
掃一掃加入微信交流群
與考生自由互動、并且能直接與專業老師進行交流、解答。
單項選擇題
1.
在德育工作中,要統一學校、家庭、社會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建立“三結合”的教育網絡。這主要遵循的德育原則是( )
A.集體教育和個別教育相結合的原則
B.正面教育與紀律約束相結合的原則
C.知行統一的原則
D.教育影響的一致性和連貫性原則
2.
學生既是教育的對象、又是自我教育和發展的主體,其主體作用的最高表現形式為( )
A.自覺性
B.獨立性
C.主動性
D.創造性
3.
現代社會出現了古代社會所沒有的工程、機電、航空之類的專業學校,這說明制約學制建立的因素是( )
A.社會意識形態
B.社會政治經濟制度
C.本國文化歷史傳統
D.牛產力發展水平
4.
馬克思主義觀點認為,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 )
A.教育與社會實踐相結合
B.知識分子與工人、農民相結合
C.德育與智育、體育相結合
D.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
5.
我國課程設置以綜合課程為主的階段是( )
A.高中階段
B.初中階段
C.小學階段
D.大學階段
6.
法國哲學家、社會學家利托爾諾倡導的教育起源論被稱為教育的( )
A.心理起源論
B.生物起源論
C.勞動起源論
D.神話起源論
7.
實驗法所屬的教學方法的類型是( )
A.以直觀感知為主的
B.以實際訓練為主的
C.以探究活動為主的
D.以語言傳遞為主的
8.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句話反映了對人發展的影響因素之一是( )
A.環境
B.遺傳
C.教育
D.主觀努力
9.
情境教學法所屬的教學方法類型是( )
A.以實際訓練為主的
B.以直觀感知為主的
C.以情感陶冶為主的
D.以探究活動為主的
10.
《大教學論》的作者是捷克教育家( )
A.贊科夫
B.馬卡連科
C.夸美紐斯
D.凱洛夫
11.
我國頒布的第1個現代學制是( )
A.壬寅學制
B.癸卯學制
C.壬子癸丑學制
D.壬戌學制
12.
教育學
教育對政治經濟制度的發展( )
A.起決定作用
B.不起決定作用
C.只起加速作用
D.只起延緩作用
13.
創造性思維的主要心理成分是( )
A.發散思維
B.聚合思維
C.分析思維
D.抽象思維
14.
當一個人的外表具有魅力時,他的一些與外表無關的特征也常常被肯定,這種現象被稱為( )
A.寬大效應
B.暈輪效應
C.中心品質
D.刻板印象
15.
能力發展的一般趨勢是( )
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C.快慢交替
D.勻速進行
16.
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這種現象屬于( )
A.感覺適應
B.感覺對比
C.感覺補償
D.感覺后效
17.
工人操作機器時,能熟練地做到眼、耳、手并用,是下列哪種注意品質( )
A.注意的分散
B.注意的轉移
C.注意的分配
D.注意的廣度
18.
運用心理學原理與方法,給來訪者幫助、啟發并改變其認知、情感和態度以促進社會適應能力的過程是( )
A.心理診斷
B.心理治療
C.心理咨詢
D.心理矯正
19.
情緒是一種反映形式,其中介為( )
A.需要
B.動機
C.態度
D.認識
20.
直觀時運用變式方法的目的是( )
A.激發興趣
B.引起注意
C.豐富想象
D.區分本質非本質特征
21.
下列屬于條件反射的是( )
A.眨眼反射
B.吸吮反射
C.防御反射
D.信號反射
22.
人的心理活動過程包括認知過程、情緒過程和( )
A.注意過程
B.意志過程
C.行動過程
D.意識過程
23.
知覺與感覺的主要區別在于,知覺是( )
A.對事物個別屬性的反映
B.對事物整體屬性的反映
C.對事物概括間接的反映
D.對客觀事物主觀的反映
24.
心理學
受過去經驗與習慣影響而產生的心理活動的準備狀態是( )
A.定勢
B.定義
C.變式
D.同化
辨析題
1.
在我國,不同層次、不同類別的學校具有不同的教育目的。
2.
教育學
發達國家機器大工業生產得到了飛速發展,物質極大地豐富,因此,在這些國家中就可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
3.
一般來說,能力與知識、技能是同時形成的。
4.
心理學
想象是人腦對已有表象進行加工改造而形成形象的心理過程。
簡答題
1.
我國當前的教育方針是什么?
2.
簡述教師專業發展的主要內容。
3.
教育學
教育的文化功能主要包括哪些內容?
4.
簡述注意的特點和功能。
5.
簡述智力技能的特點和形成階段。
6.
心理學
簡述如何根據記憶規律促進知識的鞏固。
論述題
1.
教育學
論述接受學習與研究性學習在教育目的、學習內容、學習方式以及組織形式等方面各自的特點。
2.
心理學
意志的品質是什么?如何培養?
成人高考院校專業指導專屬提升方案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轉載請注明:文章轉載自 其它本文關鍵詞:
安徽成考網申明:
(一)由于各方面情況的調整與變化本網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敬請以教育考試院及院校官方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注明信息來源為其他媒體的稿件均為轉載體,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內容與版權問題等請與本站聯系。聯系方式:郵件[email protected]
關注公眾號
服務時間08:00-24:00免費課程/題庫
微信掃一掃